IC設計龍頭聯發科旗下的子公司達發科技於本週遞交上市申請書,並於公開資訊觀測站上揭露了上市的公開說明書(下稱說明書),由於達發目前在興櫃掛牌股價高達535元,市場多預期達發可能成為明年最大規模的上市案,因此本文以說明書為基礎,彙整達發科技的相關資訊,幫助後續想要參與此一上市案的投資人,能提前瞭解一下達發科技這家公司。
文章架構
基本資料
大事記
股權結構
主要業務
競爭者
主要客戶/市場
財務狀況
基本資料
成立時間:2001年8月14日
實收資本額:新台幣14.55億元
員工數:1170
董事長/總經理:謝清江(前聯發科副董事長)
主要產品:有線/無線通訊晶片
大事記
2001年8月14日成立
2007年,明基電通(BenQ)將旗下絡達科技(Airoha) 持股31.55%股權售予聯發
科技(MediaTek),總價約新台幣6.06億元,聯發科成為絡達最大股東
2017年,成為聯發科百分之百持股之子公司,同年10月聯發科技藍牙通訊相關
之物聯網產品事業併入絡達
2021年,與聯發科技子公司創發科技合併,更名為達發科技;取得亞信電子
股份有限公司私募普通股20%股權
2022年,合併原相旗下原睿科技100%股權,取得藍牙抗噪技術與專利
股權結構
根據12月26日達發上傳公開資訊觀測站的初次申請股票上市用稿本,應是截至今年6月的資料,其中列出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第二大持股股東Gaintech是聯發科的孫公司,第三及第四大股東為內部管理層的持股,因此前五大股東,加計員工股票信託全數為內部人,持股比重達96.89%,不過在說明書中,針對前十大股東,附註部分(下圖)有提到ACME、CFE的持股都已經轉入員工股票信託專戶中,亦即最終的前十大股東可能還會揭露其他的外部投資人。
除了已揭露的富邦金創投,開發金控旗下的開發資本在其投資組合(下圖)中也揭露了達發的持股。
此外根據市場上的公開消息顯示國泰金、復華投信、凱雷集團等金融機構都是潛在的機構投資人,值得注意的是指紋辨識晶片IC設計廠神盾(6462)也在今年的釋股中斥資3.64億元取得56萬股,神盾先前即以入股同業敦泰在去年景氣高點脫手大賺50億元聞名。
主要業務
達發以兩大產品將組織架構分為無線通訊及有線通訊兩大事業群,無線通訊事業群涵蓋藍牙音頻( Bluetooth Audio)及衛星定位通訊2大主要產品線,其中藍牙音頻的終端應用廣泛,包含藍牙耳機/真無線藍牙耳機TWS(True Wireless Stereo)、音箱、無線麥克風、輔聽器等;衛星定位通訊產品主要用在穿戴式裝置、各式車輛追蹤管理系統、共享單車、無人機等。有線通訊事業群則包含寬頻及乙太網2大產品線,寬頻產品包括 xDSL、GPON、10GPON,乙太網產品包括 1Gbps 及 2.5Gbps PHY 及具備雲端管理的 Switch 晶片。根據公司在說明書中揭露,目前衛星定位通訊晶片主要應用市場為穿戴式裝置,藍牙音頻晶片主要產品聚焦於 TWS 之應用,有線通訊晶片主要應用市場為寬頻網路(xDSL、光纖)、乙太網路。
競爭者
公司在說明書中提到主要競爭廠商有 Qualcomm、Broadcom 及恒玄科技公司等,並未點名任何國內同業,但有提到國內較少業者同時能提供藍牙音訊、穿戴式裝置以及寬頻通訊產品的業者;承銷券商在說明書中則將瑞昱、鈺太、宏觀以及亞信等國內業者做為比較的同業,四者之中其實瑞昱的產品線應該與達發算是最為相近的同業。
主要客戶/市場
我們進一步在說明書中發現一張2021年的應收帳款淨額明細表(下圖),意外揭露了部分客戶名稱,可以看到華為技術投資有限公司名列其中而且按照金額排名第一,經查這家公司自2000年即於香港成立,主要從事電信設備產品的銷售業務,品佳是通路巨頭大聯大旗下的代理商,奇普仕以及Ultra Source Trading(奇普仕香港)是通路巨頭艾睿旗下的代理商,Coresystem Technology也是一家位於香港的零組件代理商,其餘還有像是台灣國際航電,顯示除了透過代理商銷售外,達發科技也有直供部分終端硬體業者如:華為、Garmin。
接著看到產品銷售區域,內銷比重都有在2成以上的水準,這部分從說明書中看來應該主要是與聯發科之間的關係人交易,外銷部分則以亞洲為最主要市場,最近三年都有6成以上的佔比,搭配前面的客戶資料以及TWS/穿戴式裝置的銷售情況,推測可能以中國大陸與印度為其主要銷售市場。
主要供應商
在說明書中的應付帳款明細表,也揭露了達發目前在晶圓代工與封裝測次的主要供應商,包含列為關係人的測試大廠京元電,聯電、台積電、陸系的兆易創新以及日月光等主要晶圓代工及封測廠都名列其中,顯示達發的供應商來源分散,
財務狀況
最後看到達發的財務數據,考量到近兩年經歷過多次的集團內外部整併,從資產負債表乃至損益表可以看到今年前三季度的數字有明顯的增長,同時考量到去年歷經了半導體產業罕見的景氣高峰,在漲價潮帶動下,也一定程度的推升了去年以及今年的營收與毛利率表現,以今年前三季為例,毛利率已經來到50%大關的水位。
然而也因此單看近兩年的財報數字乃至成長率,用以預估未來成長可能會有所偏誤,尤其目前整體電子產業市況低迷,而達發主力產品之一的TWS,受到整體消費性電子需求疲弱,後續毛利率能否維持在50%以上的高標值得關注,另一方面,從說明書中的資料也無法看出兩大事業群的營收比重,也加深了評估未來幾季乃至年度的營運成長,這是我們目前在評估其後續財務數字以及評價上所面臨的主要限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